服務熱線
010-57895631
發布時間:2020/4/29 21:15:00 發布人:bnyyw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男孩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和出生體重相關。
若足月出生,但體重不足6斤,長大后難當爹。
丹麥奧胡斯大學公共衛生學系以1984年至1987年間,丹麥出生的5594名男性和5342名女性為樣本,收集其生長發育數據。數據截止時間為2017年底,此時萬余名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32歲。
研究人員從受訪者的出生記錄中,獲得出生體重和胎齡的信息。并從丹麥國家相關部門,獲得有關不孕不育和輔助生殖治療的信息。
此外,受訪者的母親需填寫一份調查表,登記其年齡、BMI指數、吸煙等情況。
最終分析結果顯示,在廣泛人群中,約有5.7%的男性存在生育問題。但對于出生時體重較低者,這一風險會上升8.3%。與體重正常的男嬰相比,若出生時體重不足6.6磅(約6斤),成年后不育風險增加55%。但女嬰出生時的體重,與其成年不孕,沒有關聯。
丹麥奧胡斯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將此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雜志上。
研究人員之一Anne Thsted解釋,足月(胎齡滿37周-42周)出生的嬰兒,體重范圍約在5.5-9.9磅(2500-4500克)之間。若出生體重小于同胎齡新生兒的 90%(即在第十百分位數之下),就被認為是低體重兒。一般認為,體重<2500克,為體重不足。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兒基會和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聯合研究并稱,2015年全球有2000多萬嬰兒出生時體重低于2500克,占到新生兒總數的1/7。在每年新生兒死亡數中,80%以上源于體重不達標。
報告表示,在不同國家,引發新生兒體重過低的原因不同。“在南亞地區,大部分體重過低的新生兒都是足月出生,是由于母親在懷孕期間營養不足,胎兒在子宮內發育遲緩所致。”
在高收入國家,出現新生兒體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則是早產(妊娠滿37周前分娩)、青少年懷孕、高齡產婦、吸煙、醫學上不必要的剖宮產,及人工受孕導致多胞胎比例上升等。
低體重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是多方面的。
此前有研究表明,低體重新生兒出現發育遲緩,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的風險較高。
體重過低的新生兒為能獲取足夠的營養,可能會加速生長,易造成代謝異常,增加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等。
同時,子宮內發育遲緩,會增加男孩性器官或生殖道畸形風險,如尿道下裂或隱睪等,增幅達2-3倍。
“我們的研究再一次證實,胎兒在宮內的發育情況,對其性腺發育,有重要影響。”丹麥奧胡斯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稱,這提示我們,成年期的健康狀況在我們生命早期,只是個小胚芽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丹麥奧胡斯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稱,截至2017年,受訪者多值壯年。團隊還將繼續觀察,“10年后,我們會再做研究。”
要多說一句的是,出生體重過低不是好事,太重也不行。
一項針對無錫地區巨大兒的歷史性隊列研究發現,出生體重與兒童期肥胖有關。隨著出生體重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均增加(P<0.01)。
此外,出生時體重過大,在成長過程中,慢性病患病幾率較正常嬰兒要高。且這些嬰兒還會增加母親的剖腹產率,還會增加母親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孕媽媽們,為自己好、也為孩子好,孕期控制體重,確保營養均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