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營銷指旅游產品或旅游服務的生產商在識別旅游者需求的基礎上,通過確定其所能提供的目標市場并設計適當的旅游產品、服務和項目,以滿足這些市場需求的過程。那在旅游營銷中有哪些銷售措施呢?
(一)對顧客實行按照消費額度收取旅游費用,化解“空單”造成的成本壓力。例如:不消費顧客收取300元,消費1000元以下收取200元,滿2000元收100元,3000元以上免收旅行費。這樣做有3個好處:
1、剔除找便宜的“會油子”。現在老年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平常更愿意將自己業余時間花在旅游上,會油子實際上就是一群愿意旅游又不想花錢的老年人。他們是一分錢都不想出的,只想占便宜,收費就堵住了漏洞,切斷了他們的貪心;
2、因為有了收到的費用,公司就有錢承擔較高的團費,組織“品質團”純玩旅游(旅行社的團分為購物團、半品質團和品質團三種,其中品質團就是通常所說的“純玩”團,基本不安排購物,但費用較高),旅行社就不會強制購物,是否購物由顧客自己決定;同時旅行社提供的旅游大巴檔次高,更豪華,安全系數也相應較高,顧客也更加滿意;
3、因為旅游條件好,我們向顧客收費也理直氣壯,讓顧客增加產品購買量,顧客也愿意接受。
(二)先消費,后旅游,把旅游作為給顧客的福利。有些公司為了既能消除旅游營銷的風險,又能滿足顧客想要旅游的需求,就規定顧客消費到一定額度就可以參加免費旅游,并且按照消費額度組織不同層次的旅游團。旅游全程由旅行社負責,公司不用派人也不用負責,可以全身心的組織下一輪銷售。因為顧客已經消費了,所以成本完全處于可控狀態,沒有“空單”壓力,省時、省事、省力氣、省心。
(三)干脆以旅行社名義,組織新老顧客收費旅游。旅游途中再告訴顧客消費達到一定額度,可以退還部分或全部費用。有些公司首先與旅行社簽訂合作開發旅游資源的協議,以成本價征集旅游團顧客,先收費后旅游,先在成本上立于不敗之地;其次,在旅游操作上,一切按照旅行社正規流程,簽訂協議、購買旅游保險,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進一步的產品溝通、會議銷售攻單等動作,每賣一筆都是賺的,有效規避成本風險。
(四)建立自己的養生會館和療養基地,用較低的成本搶占旅游上游資源,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
1、在風景區建立療養基地。為了擺脫在旅游資源上受制于人的尷尬狀態,有些公司在這方面投入很大,在風景名勝區建設療養基地。例如:山東周邊的公司,選擇在蓬萊、泰安等地,西南諸省的公司選擇在華山附近,安徽周邊選擇在黃山附近,建設自己的療養基地,就把吃飯、住宿這兩大主要開銷控制在公司自己手中,極大地改善了公司的成本控制力,也使得旅游療養活動的安排更加靈活自由。
有了療養基地,對老顧客就可以進行長線(15—30天)的養生療養(如果是選擇租用的方式,費用會非常驚人)。通過先短期(3—7天)免費療養,再銷售養生療養卡的方式進行銷售,可以迅速回籠資金,并且容易開發出大單。把過去費用大頭,變成了創收大頭。
2、在市區建立自己的養生會館。療養基地是長時間集中療養基地,養生會館是顧客日常養生的場所。這樣遠近搭配,使用養生療養卡,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養生保健的方式進行靈活多樣的組合和選擇;公司則既可以開發新顧客,又可以留住像會員一樣的老顧客,以養生會館為樣板和窗口,容易召集和服務新顧客,待顧客在對會館基本認同后,再帶到療養基地進行旅游、療養和攻單,容易形成老帶新的良性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