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895631
發布時間:2006/7/24 21:07:00 發布人:lzy0373
日前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新年寄語時明確表示,從源頭上控制醫藥產品價格將會是2005年全國醫藥衛生系統的中心任務之一,這個來自政府部門高層的信號明確預示了,過去一年里聲勢浩大的藥品降價風潮極有可能在新的一年中延續。
2004年6月7日,包括阿莫西林在內的24類約400多個規格的抗生素開始降價,實行最新的最高零售限價,公布降價的24種藥品為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品種,平均降幅約為35%,最高達58%,而總體降價金額大約35億元左右。
10月9日,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藥價格監管減輕社會醫藥費負擔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相關部門今后重點做好繼續降低政府定價藥品價格、規范企業自主定價藥品和醫用耗材的價格行為、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內部價格管理制度等六項工作,矛頭直指當前仍然虛高的藥價。另外,2004年10月中旬,我國有關部門聯合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若干規定》,不僅要求縣級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必須全部參加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而且規定采購支出中80%以上的品種(中藥飲片除外)要納入集中招標采購。對于這一措施雖然各方存有爭論,但從本意上說,政府是希望通過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糾正藥品購銷中的不正之風,減輕群眾醫藥費負擔,并通過合理確定中標藥品零售價格,切實做到讓利于民。這也使藥品價格仍將處于下降通道中。
隨著這些政策的推進,其影響將在2005年充分顯現。在醫藥分銷領域,高舉"價格"殺手大旗的平價藥店在各地有愈演愈烈之勢,對普通藥店和醫院藥房形成挑戰。以北京為例,在德威治等平價藥店的影響下,醫保全新、金象、同仁堂、永安堂等七大國有醫藥連鎖企業也陸續降價,"醫院處方外帶"的方式漸漸流行,"一元藥"概念開始為百姓熟知,目前來看,各地人氣極旺的平價藥店在2005年對藥價的市場抑制作用將更加強化。
2 藥企并購趨勢仍將延續
對于醫藥這個獨特的行業來說,中國國有藥企的兼并重組還是來得稍晚,早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為了追求規模效應和占領市場,國際大制藥企業間收購合并之風便開始盛行,2000年英國制藥業兩大巨子葛蘭素威康與史克必成的合并可以作為代表。
目前,我國制藥行業正處于并購、重組的高峰期。雖然我國現已是世界原料藥第二大生產國,但遠非制藥強國。在現有制藥企業6000多家中,大型企業只有300余家,還有1000多家企業仍在虧損中掙扎。企業現狀有"一小二多三低"之說:一是多數生產企業規模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二是企業數量多、產品低水平重復多;三是大部分生產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產能力低。因此生產成本高,規模效益差,產量總體供過于求,缺乏科研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導致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乃至自相殘殺。國內制藥企業做大做強將只有通過資產并購、重組來實現。
現在世界排名前25位的跨國制藥公司有20家已進入了中國。要想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形成一定數量的上規模的、科研和市場水平高的大企業,尤其是大力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和先進的生物工程藥,我們的醫藥產業才可能經受得住加入WTO的沖擊。由此,加快兼并重組步伐,擴大醫藥行業的資產規模,提高國內市場的集中度已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發展迫在眉睫的問題。可以斷言,未來幾年,將是國內醫藥企業并購、重組年,國內醫藥強者會愈強,兩極分化之勢將越來越明顯,至少在2005年,這個趨勢將會得到進一步強化。
3 不良反應監管有望加強
近幾年,藥物不良反應問題備受關注,但是一直以來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接到的報告,絕大多數都來自醫院,而接到企業報告的并不多。分析藥廠藥店少報告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無非是很多廠家自覺守法的意識淡薄。他們擔心,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把藥品不良反應向社會通報后,人們把不良反應當成是藥品質量有問題,自己的產品被誤會成是假藥或劣藥。
正因為意識到了上述問題的重要性,2004年3月4日,衛生部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同簽署了《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只不過這個《辦法》并沒有抑制住去年頻頻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
在2004年,多種知名藥物牽涉到不良反應問題。證據確鑿的不良反應資料,使有的藥物被下架處理,有的則修改說明書。這些藥物的生產商多為制藥巨頭,默沙東公司的萬絡、輝瑞制藥的左洛復、葛蘭素史克的帕羅西汀,尤其是在中國賣了十幾年的老藥息斯敏。
由于用藥安全牽涉到重大的公眾利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一再要求所有制藥企業加強對本企業上市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和報告工作。可以預見,在2005年我國對藥品不良反映的監管將會進一步加強。
4 零售藥店艱難前行
2005年我國零售藥店的面臨的形勢將更加嚴峻,甚至注定會有一定數量的中小零售藥店遭到淘汰。
2004年7月1日,抗生素限售令的實行使得零售藥店首遭棒喝,由于處方流向零售藥店的很少,很多藥店都因為無法得到醫院的處方而損失了近20%的銷售額。然而對于零售藥店來說,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在這之后,國家藥品分類管理的腳步明顯加快,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列出的解除處方藥"雙軌制"的時間表:2005年1月1日起,抗腫瘤藥、激素類藥品等處方藥必須憑醫生處方才能銷售;2005年7月1日起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內分泌疾病的處方藥必須憑醫生處方才能銷售;2005年12月31日以后,實現全部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銷售,在藥師指導下使用。
多年來我國流通領域的處方藥銷售均按照"雙軌制"運行,即部分處方藥,可憑處方銷售,也可不憑處方銷售。在市場發展之初,藥店經營者沒有處方照樣賣處方藥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通過上述的時間表可以看出,2005年對于仰仗處方藥作為重要利潤來源之一的零售藥店來說,將會一天比一天難熬。
但是對零售藥店來說,并不是只有處方藥"雙軌制"取消的消息令它們沮喪。2004年12月31日是縣以上醫藥零售企業GSP認證的最后期限,根據規定,在最后期限沒有通過認證的藥店將被取消經營資格。這樣肯定有一批藥店沒能挨到2005年,而即使過了這一關,大量的資金投入也使得眾多中小零售藥店的經營成本一再提高。再者,2004年底我國已經取消對外資參與藥品分銷領域的一些限制,包括參與傭金、批發服務及零售服務的地域、股權和數量限制,參與特許經營的所有限制。這意味著今后將有"洋"藥店加入到零售藥店的競爭行列。凡此種種,都意味著在2005年零售藥店的日子不會再像以前一般滋潤。
5 保健品難逃信任危機
步入2005年,"巨能鈣"事件已經告一段落了,但在2004年底由此而引發的保健品信任危機,卻遲遲難以散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加上不久前的浙江蘭溪假燕窩事件以及"蟻力神"被曝光含有禁用的偉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