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初,在“經銷權拍賣會”結束不到半個月內,V26迅速鋪到全國各地的零售終端。在未來的幾個月里,傳統的減肥品銷售淡季即將到來。
當時,V26主要做了兩件事:,充分發揮各經銷商的特長及整合其在當地擁有的各種資源;在淡季進行廣告運動,新鮮亮相,掀起銷售小高潮,并為旺季的到來聚集足夠的力量。
1998年的11月,一首由《power to the people》改編的廣告歌通過全國18家衛視響徹神州大地,隨著“邁克爾·杰克遜”的“來吧,美麗,來吧,愛情”,V26以一個國際流行減肥品牌的身份首次進入廣大中國消費者的眼中。至此,V26正式進入市場。
三年后,我們和當時的幾個省級經銷商朋友坐在大連某幢海邊別墅前的院子里,談起當年市場反應的熱烈狀況時,這些親自在一線操作的經銷商們仍然是一臉抑制不住的興奮。
當時廣告投放和鋪貨同時進行,有的地區這邊貨還沒有鋪完,那邊先鋪的終端就已經要求補貨了。往往是這邊業務員正在擺貨,就有人過來詢問,產品還沒有擺上柜臺,就被消費者買走了。連營業員都感嘆,自從1996年政府開始整頓保健品市場后,這種場面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那時候正是冬季,減肥品市場的淡季。當時減肥品市場上排名前幾位的企業老總后來問我們,當時你們選擇淡季上市,是出于什么考慮,還是純粹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我們笑了笑,笨鳥先飛嘛。
關于減肥品市場的淡旺季,我們當時有過分析。傳統意義上講,因為夏天到了,樹葉越來越多的時候,女人身上的衣服將越來越少,無論是胖的還是瘦的,豐滿的還是苗條的身材都將展示在人們的面前,于是,愛美的女性紛紛嘗試各種方法進行減肥,力求最佳體態迎接夏日。因此,從每年的3月中旬開始,減肥品市場進入銷售旺季,到6月下旬,銷售開始逐步下滑,到了9月份,進入淡季。
正因為如此,很多減肥品都將精力放在每年的4月份到8月份期間,于是,每年的那段時間,一份報紙上往往能看到四五個減肥品的廣告,終端同時也展開激烈的競爭,整個減肥品市場硝煙彌漫。而到了9月份,各減肥品廠家進入休整期,賺錢的賠錢的都停止了廣告宣傳,任產品自然銷售。減肥品市場一片寂靜,硝煙散去。
選擇V26的上市時機時,我們就認識到,如果在旺季到來前夕入市,在V26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地位還遠沒達到一定高度的情況下,毫無疑問會被跟進的競爭產品所淹沒,廣告費用將被大大地抵消殆盡;反之,如果在淡季入市,便可迅速打響知名度,開拓市場,等競爭對手們醒來時,在他們面前的已然是一個不可小覷的競爭力量了。
調查還發現,即使在淡季,減肥品仍存在一定的市場,而且市場環境較好,在這個時機入市,投入產出比仍舊是可觀的。
結果,市場的反應證明了我們的分析是正確的,決策是正確的。
在V26上市一年后,即1999年的秋冬季,很多減肥品看到98年淡季時V26的火爆銷售,也紛紛大打廣告,搶占市場,但那時候,V26已成為減肥品市場的第一品牌,足以笑傲江湖了。
V26帶著成功和榮譽進入了1999年,它的前期策劃可稱為完美,它的省級經銷權拍賣被評為“98十大經典策劃案例”之首,它成功地招商,成功地上市。同樣,1999年,也是它成功的一年,在這一年,它成為中國減肥品第一品牌,銷售狀況極好。
保健品營銷有一個規律,無論你是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功效,想做成什么樣的品牌,從新上市到市場真正啟動期間,必須不遺余力地集中宣傳產品的功效,然后才有可能打送禮市場,搞促銷,做品牌等。
V26在整個1999年,都在貫徹著這樣的傳播策略:集中宣傳它的功效。
當時播放的電視廣告有兩部:長達28分鐘的電視直銷片及各種長度的專題片、品牌篇。在專題片里面,我們詳細地介紹V26的減肥機理、減肥效果,以及市場的熱銷場面,在品牌篇里面,我們著力渲染了V26的品牌概念。
很多愛美的女性,也許還記得V26的“梯形減肥計劃”,還記得那些洋胖子是怎么減肥成功的,也會記得那個載歌載舞的“天王巨星邁克爾·杰克遜”。
做保健品的同行都知道,每一個保健品,要讓消費者實現購買,你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讓消費者信服的理論。V26“梯形減肥計劃”告訴消費者,減肥過程分快速減肥期和鞏固期,讓你逐步減肥,直至減到合適體重。為了配合這一減肥機理,我們編寫了厚厚的一本《減肥知識培訓手冊》,針對消費者的疑問,設計了統一的口徑。在第一年里,我們著重宣傳它的減肥機理,這一策略是我們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媒體投放方面,我們的政策是我們抓全國媒體,經銷商在當地媒體進行配合。具體來說就是由我們在全國衛視以及后來的中央電視臺上投放廣告,各地經銷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媒體資源申請電視或平面廣告投放,我們與經銷商各出一半費用,以達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在1999年,V26以專題片這一廣告形式,在各衛視的“垃圾時間段”內大規模投放,一下子將市場徹底打開。后來不久,我們發明的專題片投放“垃圾時間段”這一營銷模式被哈藥和商務通等企業,以及后來的一個減肥品美生肥克所引用,并發揚光大,成為中國營銷史上頗為成功的一種模式。而后來哈藥的廣告投放被所謂的媒體研究專家斥為不可理喻,被媒體強烈批評,但他們當時都是成功的。同時,由于它們的大量采購,致使“垃圾時間”費用急劇上漲,并被改稱為“非黃金時間段”。
這是我們在做V26時所創造的又一模式,當時的媒體稱我們是廣告批發大戶,因為我們買電視廣告時間,不是以秒為單位,而是以五分鐘、十分鐘為單位購買的。
1999年,V26的經銷商和我們一起,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2000年的幾個決策性失誤更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