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營銷還能走多久05
發布時間:2009/5/25 17:49:00
發布人:admin
企業的活動總歸“利”字當頭,完全無償的健康教育對一些實力雄厚的醫藥保健品企業來說,也只能是偶爾為之的企業形象宣傳活動。九十年代最常見的還是大大小小的社區和藥店免費義診活動。商家利用老百姓對醫生這個職業的信任,組織二三白大褂,三五促銷員,兩張桌子,兩臺血壓計,一條橫幅就能擺個攤。這種形式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老百姓以為揀了便宜,商家基本上每次都能賺本加翻番。后來淪落到干脆就是促銷員穿白大褂,瞎砍胡謅,劣質商品欺騙消費者。結果這種形式逐漸被市民唾棄,被有關部門圍追堵截。現在基本上已經滅絕了,即使偶爾見之,也只是一些企業為搜集客戶名單的非銷售行為。
中國保健品營銷人還是有些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精神的,中國營銷界可能沒有比保健品營銷人更能挨折騰和折騰人的了。打媒體搞炒作進小區刷墻壁包終端下農村,有哪個行業的營銷人象保健品營銷人這樣處處搞得熱火朝天。保健品營銷人被媒體批過被有關部門抄過被老百姓罵過,保健品營銷人也牽過媒體的鼻子捧過有關人員的臉子,現在也把保健品做成了老百姓走親訪友的面子。保健品營銷人員被從社區推上大街,從大街趕進藥店,又被藥店掃地出門。保健品營銷人教育了消費者,反過來又被“教育”。似乎媒體投放和廣普渠道建設成了保健品唯一的選擇。一段時間里,保健品沒有廣告就不能活,保健品招商就成了廣告實力的展示。誰有能力投廣告誰就不愁招商。可廣告成就了幾個名牌卻不能拯救整個保健品行業。保健品行業的誕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保健品行業的發展同樣依附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下一個目標是實現全民小康,同樣要求國民健康素質要“小康”,有些城市開展了全民健康素質調查,有些城市甚至把提高市民健康素質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老百姓吃飽穿暖了,也希望能有更長的時間享受城市文明建設的成果。防病勝于治病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對于普通市民,尤其是對健康知識需求最強烈的中老年人群,他們對文字化科普教材的吸收能力畢竟逐漸弱化。他們更容易接受聲音和視覺信息的傳達。聰明的保健品營銷人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創造性地開始了會務營銷的探索和專賣店形式的建設。會務營銷避免了同有關部門和規定的正面沖突,以有效交流和溝通的新型方式吸引了城鎮中老年人,施行會務營銷較早的株海天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中脈也進入了中國民企50強。珍奧、夕陽美等也創造了一個城市單月四五百萬五六百萬的業績,并迅速向全國復制。
現在,由于會務營銷中的一些擦邊球措施和無良企業的不良影響,會務營銷在全國范圍內出現了頻頻暴光和被打擊的負面影響。再加上市民參加健康講座活動的頻繁和內容的重復。會務營銷已經很難出現上百甚至幾百人的活動,現場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銷售。因為低成本的投入,大量小公司引進不成熟的會務營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會議活動在老百姓心目中信任度低的局面。在一些不甚發達的城市和地域相反卻開展的比較順利。但從整個市場發展和社會健康意識提高角度看,會務營銷在一段時間內仍將作為保健品主流營銷模式之一存在,并作為保健品有效營銷模式之一長期存在。
可以說,對于某一企業來說,會務營銷的出現是偶然性的,對于整個保健品行業而言,會務營銷的出現其實帶有一種必然性。現在對于開展會務營銷的保健品企業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完善會務營銷體系建設,開發輔助營銷措施,提升會議營銷模式。尤其是對企業形象建設和客戶維護方面需要加強力度。關鍵的不是會議營銷能不能做,而是怎么做。作為一種有組織、有計劃、講求團隊合作的直接銷售形式,可以說:會議營銷是超越一對一的個人直銷的營銷模式。在直銷大張旗鼓的時代,會議營銷將受到更多的重視和被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