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健康產業網 高峰 18210630991
最早出現會議營銷是在1998年,地點也是天年公司鄭州特許商,即“鄭州天年”。除了鄭州商戰之外,更直接的原因還是那次98媒體風波,負面影響太大了。在商場里,產品賣不出去不說,而且還有許多顧客要求退貨。
在這樣的打擊下,“鄭州天年”為了安撫老顧客,在賓館里召開了一次老顧客懇談會,最初的用意并不在于銷售,現場也本沒有貨物,也沒有文藝表演節目,更沒有什么產品介紹模板。
當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與老顧客溝通,向老顧客們解釋危機發生的真相,爭取博得老顧客的理解。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那些買過天年產品的老顧客們非常同情天年公司的遭遇,紛紛購買天年產品以表示對天年公司的同情,一下子就是幾萬元。
后來陸續舉辦了幾次類似的懇談會,都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消息傳到天年總部,引起了天年高層的重視,并派專人進行研究探討,會議營銷就這樣產生了。
但會議營銷模式的真正成型是在1999年。那一年,天年把枕頭、床墊、被子整合成了“睡眠系統”,才有了第一款真正適合這種模式的產品。
“主角”登臺了,加上模版演講、幻燈機(后來進化為手提電腦和投影儀)、專家咨詢、專業化主持、燈光、音響、節目、抽獎等,一系列體驗營銷中常用的“劇場道具”逐步齊備了,大戲正式開鑼。
事實上會議營銷,是根植于諸多保健品營銷方式土壤的一顆適時而出的奇葩。
一、 源自于三株的活動營銷
上世紀的九十年代中期,以三株為代表的保健品企業采用"義診+小報"的方式成就了中國保健品產業的春天,并實現了年銷售80億元的市場奇跡,其中專家義診體現的強大可信度和產生的有利說服效果功不可沒。
義診作為三株市場營銷的三大法寶之一,在保健品營銷中,曾廣泛應用。把義診從室外搬到室內,活動營銷就是會議營銷的前身了。
部分企業把重點轉移到城市中的社區和主要零售終端,以儀器檢測和買、贈優惠等形式進行現場銷售,這些就是會議營銷的雛形。
二、源自于傳銷的產品、員工推介和培訓會的靈感。
三、源自于企業自身的老顧客座談會。
會議營銷模式既繼承了以往科普營銷的精髓,又在困擾發展的渠道梗阻上有所突破。具體來說,就是把固定終端和流動終端相結合,這其實是嫁接了直銷的經驗,在科普營銷和直銷之間開創出一片“藍海”。
因為繞過了中間環節——商場,減少了流通成本,并且直接掌控現金流,還能深度接觸顧客,實現了企業與消費者的雙贏。因此,剛推出時,就是只給顧客打個九折,或者贈送一點點產品,顧客就已經樂開了懷。
施行會議營銷較早的珠海天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中脈也進入了中國民企50強。珍奧、夕陽美等也創造了一個城市單月五、六百萬的業績,并迅速向全國復制。
由此形成了會議營銷四大家族:天年、夕陽美、中脈、珍奧。如今做得比較好的,也大都是從四大家族中出來的佼佼者。
不管會議營銷起源于何種營銷方式,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九十年代保健品市場惡性競爭的必然結果。低廉的入門成本導致九十年代中期全國保健品企業一哄而上,數千家注冊資本只有幾十萬的企業,開始如狼般啃食這塊健康產業大蛋糕。
市場競爭的結果是企業在媒體投放力度的不斷加碼和終端成本的惡性提升。對于廣告的投放,不少企業甚至發出了做廣告是找死,不做廣告是等死的哀嘆!
對于終端更是愛恨交加!走貨快的終端漫天要價,進場費、上架費、促銷費、店慶費等要走了企業大部利潤。
差的終端,貨走不動不說,甚至三個月也結不到一次款!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之下逼迫廠家直接繞過各層通道尋找顧客,會議營銷在實踐中孕育而生。
在1999年至今的近二十年間,會議營銷以“四大家族”企業為代表,成為與以安利為代表的直銷、以史玉柱為代表的廣告渠道并駕齊驅于中國保健行業的三大主要營銷模式之一,在最為鼎盛的2005年,一度成為業界紛紛效仿的風向標。
從“四大家族”衍生出的保健品公司多如牛毛,聯誼會、茶話會、座談會、旅游,從大上海到富裕村鎮,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儼然成為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花開花謝,潮起潮落。
2017年, “四大家族”紛紛退潮,會議營銷由原來的科普營銷逐漸演變為親情營銷、服務營銷;
2008-2011年,會銷行業的中小企業層出不窮,大多數舍棄了店面建設,而單純追求模式、超過了對產品本身的重視。慢慢的,沒有人做售后,沒人做服務,行業整體浮躁,會議營銷從此畸形發展;
2012年,大棚模式在農村演練成熟,席卷會銷;
2013年,打“四非”;
2014年,北京食藥環出手到會場上抓人、公司封門的事件;
2015年,新修訂的《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
2016年,視頻模式成為主流;
2017年,315曝光、話務電銷連續被抓、融資肆掠全國…會銷”一詞成為“負面詞語”、全國喊打;
2018年,會銷行業面臨改革與轉型…